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

食品衛生法規 Day 2 食品中毒筆記

課本尚未拿到,因此今天以導讀為主。

食品中毒:
如果是肉毒桿菌、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造成人數 1 人即中毒,就算是食物中毒案件。
一般而言,造成 2 人以上集體因食物而造成相似症狀的中毒事件,即為食物中毒。

感染型食品中毒
微生物病原菌經由食物攝食進入體內,大量繁殖引起疾病,需足夠之活菌繁殖。
例如:腸炎弧菌,沙門氏菌,曲狀桿菌,耶辛尼氏菌等等。

毒素性食品中毒
食用含有致病毒素之食品而引起疾病,病原菌於食品食用前以在其中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。
例如:肉毒桿菌,黃金葡萄球菌,嘔吐型仙人掌菌等待。

其他型食品中毒 ( 又稱中間型 )

黃金色葡萄球菌

特性
一旦產生毒素,不管活菌死菌都不重要,而且耐熱,中毒風險很大,只能預防在先。

分佈及汙染途徑
若有化膿的傷口,其更容易由人體而汙染食品 ( 指任何能碰到食品的人 ) 。

潛伏期
半小時 ~ 八小時
( 潛伏期短好抓中毒來源 )

原因食品
通常受汙染的食品未經過足夠的熱處理 ( 低於 60 ℃ ) 或冷藏溫度不夠低 ( 高於 7.2 ℃ ) 。

中毒症狀
噁心,嘔吐,腹瀉,腹痛及頭痛…
( 支持性療法 )

致病性
因腸毒素具耐熱性,即使在足以殺死菌體


仙人掌桿菌

特性
芽孢之革蘭氏氧性桿菌,厭氣性。

分佈及汙染途徑
廣泛於自然界,大量煮熟米飯置室溫下儲存為最常引起食品中毒之因素。
此菌本身或使其產生之毒素致病。
食品中需大於 10 *5 CFU/g ( mL ) 之菌量才產生毒素或致病。

潛伏期
嘔吐型:1 ~ 5小時
下痢型:

致病性
嘔吐:嘔吐毒素 ( emetic toxin ) 對熱、 pH 值和蛋白質分解酵素不敏感,且不具抗原性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